每一个骑行者都不是孤独的

标签: 艺网大拿,艺术生活

列表页预览图: http://pages.ywart.com/Media/Default/banner/mei.jpg

概要: 相信很多童鞋跟小编一样,一出地铁就开始打开二维码准备随时扫一辆单车骑走。这种能骑车就不坐车、能骑车就不步行的“流行”心态,渐渐蔓延在每个乐于使用单车出行的人的心里。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20/d06561e3f5dd4e6c9b46dac0228e88c6_th.jpg

上瘾

相信很多童鞋跟小编一样,一出地铁就开始打开二维码准备随时扫一辆单车骑走。这种能骑车就不坐车、能骑车就不步行的“流行”心态,渐渐蔓延在每个乐于使用单车出行的人的心里。这单车一骑上,还真会上瘾。

说起单车,记得小学那会儿,父亲骑着凤凰二八每天到校门口接我回家。安全起见,父亲在坐杆前车架上手敲了一块小木板当作我私人的“座驾”。个头矮小的我,因没法直接登上木板座而有些惧怕,每当坐在有父亲臂弯呵护下的单车前座,微风拂面,轻轻吹过,这种感觉真的特别美好。

幸福

自学单车也是件幸福的事。在浑身是胆的年纪,只有撞到人仰马翻才能真正学会上路。上学那会,邻居小李是我们院里唯一不会骑车的小孩,为了让他能和我们一同骑车玩耍,我和另一位发小费尽心思各种言传身教,双重“教导”他上车和骑车的方式,可惜小李同学一直到大学都没学会骑车。惊喜的是,十年后首次的聚会,从缓慢上行的地铁里出来看到的第一眼,居然是邻居小李手握“凤凰”站在路口。

共享

如今,小橘(摩拜)、小黄、小蓝、小绿等等颜色的单车骑行在街边,已经变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小编依稀记得,每日清晨,一排整齐的摩拜放置在地铁站出口,齐刷刷的橘黄色像极了英姿飒爽的官兵在等待人们的检阅,本着一块钱买不了吃亏和上当的心态,在半个小时之内集体清空位移到各个角落,简直是把“共享”两字发挥到了极致。

艺网

健康与环保

有人分析说单车的出现解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食粮,诸如:因着人们低碳、无噪音等环保意识的增加,单车骑行给人们带来经济实惠的环保出行模式和休闲健康的锻炼乐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代人速度与激情的快感需求。这一切无形中给人们带来一种心旷神怡回归大自然的亲切感。

发展

有些疑问总在不经意间形成。比如小编在某个夜黑风高的夜晚骑行回家,突然脑中闪现出N个疑问:到底是谁带来了这么美好的事物?带着好奇小编也谷歌了一下自行车的发展。

德国人德莱斯发明了带车把的木制两轮自行车,宣告了人类历史上真正实用性自行车的诞生。虽然法国人在18世纪就发明了木质自行车,但是它结构比较简单,既没有驱动装置,也没有转向装置,骑车人靠双脚用力蹬地前行,改变方向时也只能下车搬动车子,不过人们并没有因自行车使用的费力而放弃对它的继续改造。

从身体力行到脚踏驱动;从实心轮胎到橡胶再到充气轮胎,外加链条驱动自行车的设计和理念等,人们通过几近一个世纪的漫长时间对自行车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造,让自行车技术完成了商业化的转变,自行车不仅变为一种生活方式,它也带给人们神奇的艺术灵感。

艺网

自行车与艺术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艺术家马塞尔·杜尚作品《现成的自行车轮》,这是一件把车轮固定在一个板凳上的装置,他利用光影投射效果,使其成为两个车轮,显示出独特的几何图象。

这是杜尚第一件现成品艺术(Ready Made)作品,也是一件改变了艺术定义的重大作品:即工厂流水线生产的批量产品,在否定其原始功能的前提下,赋以其完全不同的诠释。他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用品作为艺术创作的主题,选择一个事先已经存在的物品作为艺术的这种行为,给美术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也为当代艺术翻开了新的篇章。

当然,即使过了一个世纪,在普通人看来,他们仍然持有完全相左的结论,但这种思想却对后来的艺术家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是艺术家对传统作品及传统艺术行为带来的巨大反击,一方面也对艺术提出了批判性的疑问。

由“杜尚系”转向“约瑟夫⋅博伊斯系”之后的阶段,作为世界艺术影响力榜名列第十三位的艺术家艾未未,在他的大型装置作品《永久自行车》采用中国最常见的自行车品牌——永久。重建两轮运转,利用抽象和象征的手法,营造出一座巨大的迷宫。

歌手Katie Melua曾用歌曲《nine million bicycles》猜想:There are nine million bicycles in Beijing. 这首歌居然讽刺的成为一种信息的来源。一位从未来过中国的老外直接发话问:“Is that true?”     

 

艺网

艺网

骑行精神

实际上,骑行是很多人生命的至爱,是体育精神和运动精神的延续,是一种幸福的艺术行为,甚至是民族精神的传递象征。骑车可以成为一种创意的表达方式,也可以是艺术的变体。可为何“九百万自行车在北京”这样的内容会给人一种复杂的感觉?

这或许可以作为对这个社会创造力、批判性、讽刺和娱乐等多面性的探索,但我们不需深究,只需要相信:每一个骑行者都不是孤独的。

3804 Views